2014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14-08-30
出处: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673-681.
摘要:

为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双胍,多位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了《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共识内容介绍

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

二甲双胍具有可靠的短期和长期降糖疗效,单独使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时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但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应证。

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肾功能障碍达到以下情况则禁用:血清肌酐水平≥1.5mg/dl(132μmmol/L)(男性),≥1.4mg/dl (124μmmol/L)(女性),或eGFR<45ml/(min•1.73m2);

2、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和其他严重心、肺疾患;

3、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

4、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

5、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酗酒者;

7、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对比剂者,应暂时停用;

8、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用药的降糖外益处

1、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通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基础和负荷后胰岛素水平,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I级)。

2、改善血脂:

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脂肪的合成与代谢。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TG、LDL-C及TC水平,但对HDL-C改变不明显。

3、对NAFLD改善作用:

有14项临床研究评价了二甲双胍对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血清酶学和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所有研究均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13项研究显示血清酶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下降;5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肝脏炎症、脂肪变性和纤维化有显著改善。

4、对肿瘤抑制作用:

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而AMPK通路的激活除了影响代谢外,也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来源:http://news.medlive.cn/endocr/info-progress/show-66946_46.html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3599410
2019.09.07
回复
更新后没有那么方便了,直接了当多好,扯一大堆,虽然说是好事,但当急需了解怎么用时,还真就是烦
虚拟世界
2015.09.22
回复
学习了,有了新的认识
cdk11882015
2014.12.26
回复
学习中……
zrm2635
2014.11.19
回复
不错
hts120
2014.10.05
回复
学习了,获益匪浅。
dakota
2014.09.30
回复
wxp4129
2014.09.29
回复
受益了
wxp4129
2014.09.29
回复
受益了
zhouxiaochen518
2014.09.26
回复
学习了
倔牛
2014.09.24
回复
很实用,非常有临床价值
查阅更多
上传者信息
Lex666
于2014-09-03上传
编者信息
中国内分泌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这是一个统称,其下指南和专家共识均由国内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制定。

置顶